第15章
關燈
小
中
大
至此,事件的源頭翻出來了,一切都始於邱思民把衣服送給蔣小晴的那一刻。
表面上看,誰也沒有控制杜莉萍的行為,之後的一切舉動都是她自己的選擇,然而,任何一個人,只要他曾經像楊君那樣連續觀察杜莉萍一家的行為,就能發現他們的生活規律和習慣,以及每個人的性格,這些貌似簡單的習慣和特征,恰恰構成了每一個人區別於他人的特質。這種特質一旦形成,便很難改變,任何人都是如此,杜莉萍也不例外。她的行為不會超出她的習慣,即便偶爾有違背慣常規律的時候,但左右她行為的,仍舊是她自身的性格。每個人的習慣左右著每個人的行為,我們以為,在許多時候是人們自己在選擇方向,而實際上,選擇方向的是躲藏在我們身體裏的性格,譬如:面對兩盤大眾都喜歡的食物,一盤有辣椒,一盤沒放辣椒,喜歡吃辣椒的人一定選擇第一盤,而不喜歡吃辣椒的人一定選擇第二盤。這種選擇的結果是顯而易見的。如果有人想要毒死那個喜歡吃辣椒的人,他只要在有辣椒的食物內下毒就行了,即便被害者有選擇的權力,在他自身固有性格的指引下,他必然會吃下有毒的食物。因此,從某種意義上來說,人就像是一組編好的程序,只要有足夠的耐心觀察和分析,一切人物的行為都是可預計的。
“你想說什麽?”東方聽到這裏,已經覺得全身毛發悚然。楊君的這個關於程序的理論,從根本上絕對了一件事:人生來就沒有自由,生來就受自己的性格控制,朝著既定的方向發展。那麽,受自己的性格控制,這究竟算不算受自己控制呢?這種思考讓東方頭腦一片混亂。
楊君在想到前述關於程序的問題時,頭腦裏也產生了同樣的混亂。但他很快拋開了這種思考,回到現實中來。經過那一番分析,他得出的結論是:從邱思民將衣服送給蔣小晴的那一刻開始,她的死亡結局就已經不可避免了。
因為蔣小晴得到一件如此昂貴的衣服之後,依照她的性格,必然會向平時的死對頭喬茵茵炫耀;而依照喬茵茵的性格,也必然會要求母親給自己買一套同樣的衣服;依照杜莉萍的個性和習慣,茵茵提出了這樣的要求,對手又是自己一貫討厭的女人的女兒,這件衣服也就必然會買——事情進行到此,各人的個性嚴格遵照“程序”進行,不需要任何外力的介入,就能依照某人事先的設計進行。至此之後,也就是蔣小晴向喬茵茵挑釁的第二天,同樣也是杜莉萍死的那一天,“程序”繼續運行著。
“程序”運行的第一步,也是杜莉萍死亡關鍵的一步,是她每日都要服用的那種對抗低血糖的藥物。必須保證在事情發生的那天早晨,杜莉萍沒有服用這種藥物,否則,即便之後的一切都依照“程序”執行,缺少了低血糖這個要素,杜莉萍也許就能穩穩當當地走下樓梯,什麽事也不會發生。
誰能讓杜莉萍在那個早晨不服用這種藥物呢?
服用藥物已經成為杜莉萍的習慣,如果說在此之前,支持“程序”運行的,是每個人固有的性格和習慣的話,在藥物這一環節,要讓“程序”依照既定的思路走下去,要做的卻恰恰相反,不是要維持習慣,而是要打破服藥的習慣。這種習慣要在什麽樣的情況下才會打破?在喬江說完事情的起因之後,楊君就想到了這個問題,隨後也很快得到了答案——杜莉萍那天早晨沒有服用藥物,是因為放藥的瓶子空了。照杜莉萍自己的說法,前一天晚上最後一次吃藥時,藥瓶裏還剩下半瓶藥,第二天早晨卻莫名其妙地空了。
誰能將藥瓶倒空?
必然是在杜莉萍前天晚上服藥之後,到第二天早晨吃藥之前,這段時間裏和她有接觸的人才能做到這一點。這一點楊君也作過調查,在這段時間裏,和杜莉萍有過接觸、並且有機會將藥物倒空的,除了喬江父女之外,就只剩下邱思民。那段時間他一直命令杜莉萍加班,並且自己全程陪伴,完全有足夠的機會做到這件事。
從已經知道的情況可以看出,在“程序”運行過程中,邱思民是一個出現得最多的幹擾因素,許多時候,如果不是他的作用,事情完全會朝著另一個方向發展。因為有了他的努力,杜莉萍周圍發生的一切,都引導著她朝既定目標前進。
杜莉萍在那天早晨,發現藥瓶空了之後,沒有服藥就直接出門了。僅僅這一點,並不能保證她必然會出現低血糖的癥狀,她完全可以在公司附近買藥之後再服用。
另一點促進低血糖癥狀發生的事情發生了:杜莉萍平時經常在家門口車站周圍的小販手裏買早點吃,這樣,到達公司時,就不用再次下樓。但是,在那一天早晨,所有的小販好像約好了似的,全部休業一天。
於是杜莉萍沒能吃成早餐,至少是在去公司之前沒能吃成早餐。
如果她在這裏吃過早餐再去上班,即使沒有吃午餐,即使沒有吃藥,也未必就一定會發生低血糖的癥狀——她是中午趕去東江廣場的,那時候離午餐時間並不遠,人體的調節能力也許能讓她扛過那個時候。
杜莉萍是否能在家門口吃上早餐,當然不會是因為小販們“偶然”的行為——嚴格的“程序”是不能依靠偶然的。楊君相信,小販們的集體休業,必然也是某人在背後的努力結果。經過調查,不出所料,被後那人正是邱思民。他只需要付出對他來說微不足道的一點錢,就足以讓那些小販們歡天喜地地休息一天了。那筆錢究竟有多少,誰也不肯說出來,但從賣燒餅的小販可以回家養老這點來看,雖然錢不會太多,但也絕對不會太少。這又是一個利用人的性格的典型,或者說是利用人的貧窮。這些小販怎麽也不會想到,自己一天的休息竟然會和另一個人的生死掛鉤,既然有人願意出錢,休息休息又何樂而不為?
所以杜莉萍不是偶然、而是必然地沒有在車站吃到早餐。
之後一系列的事情都已經註定了,杜莉萍進入公司之後,立即便被邱思民叫進自己的辦公室,要求核對幾筆賬務,早餐和藥都沒有時間去買。這一核對很快就到了中午,正常人都會覺得肚子餓,更不要說杜莉萍這麽一個低血糖患者了。但邱思民仍舊拖延著時間,直到公司午飯時間過去了,才放杜莉萍出來。此時,杜莉萍的毛病大概已有了些表現,據公司裏的人回憶,她當時臉色非常難看,渾身直冒虛汗。如果是一般人,也許會向老總提出自己身體不舒服,需要進餐。然而,杜莉萍家裏條件不好,思民公司提供的薪水待遇,在其他地方是不可想象的。杜莉萍很珍惜這份工作,也很需要這份工作,加上她本人性格的原因和邱思民一貫的蠻橫表現,對於身體的不適,她采取了常用的隱忍方式。
杜莉萍的隱忍和隱忍的結果,早在邱思民算計之中,從他找關張調查杜莉萍的那一刻開始,杜莉萍的死亡程序就開始運轉了。通過錄像,邱思民掌握了她和她家人的習慣和性格,並且利用這些習慣和性格,略微施加點外力,就能讓一切照他預訂的進行。杜莉萍就像一個被人偷窺了頭腦中程序的機器人,依照錯誤的指示一步步走向死亡。東江廣場是杜莉萍死亡的終點,但卻是犯罪的起點,至少是直接導致杜莉萍死亡的一系列精心布局的起點。這一系列的精心設計,都有一個前提:東江廣場那條樓梯的欄桿必須是損壞的,否則杜莉萍也未必一定會死。
聽到這裏,東方長長地吐了一口氣:“照你這麽說,為了殺杜莉萍,邱思民從半個月前就開始布局了?”
“不,”楊君搖了搖頭,“應該是從一年前開始,這個局就已經設置好了。”
“嗯?”東方已經聽出味來了,但他還是想讓楊君自己證實他所猜到的一切。
“根據我的調查,一年多以前,邱思民曾經找到另一位私家偵探,通過同樣的方式監控杜莉萍一家人的生活,時間長達兩個月。在這之後,他便與陳總合作開了思民文化公司,並且將杜莉萍招進了自己的公司。不久,東江廣場的改建計劃出臺,”楊君意味深長地停頓了一下,“我完全是出於好奇才去調查了東江廣場的改建計劃。”
“你認為他們的計劃會有那麽龐大?”東方的聲音幾乎有點顫抖了。
“我只是盡量把它朝大了去想,”楊君說,“只是空想想,又不會害著誰。你猜我查到什麽?”
“什麽?”
“東江廣場改建計劃的總設計師,在杜莉萍死後,和邱思民同一天失蹤了。”
“他們有關聯?”
“你說呢?”
“難道連東江廣場的樓梯,也是這次殺人計劃的一部分?”
“沒錯,”楊君點了點頭,“每個人看到東江廣場那道危險的樓梯,都會覺得奇怪——為什麽這裏會出現這樣一條樓梯?另外一點,東江廣場通外其他地方的車站只有一個,這麽大的廣場卻只有一個車站,這又是另一個不合理的設計——我詳細調查過,當時的設計方案中,幾乎所有的人都對這兩點提出了疑問,並且表示反對。但因為設計師是行業內的權威,而且也是主要投資商,這個荒謬的案子在眾人的反對下還是實施了。”
“太可怕了。”東方喃喃道,“這麽說,邱思民在第一次全面調查完杜莉萍之後,便將杜莉萍招進公司,目的是可以通過自己的權力來控制杜莉萍的行動;這之後,東江廣場的設計師,根據邱思民擬定好的殺人方案,將東江廣行建設成為一個最佳的殺人場所……”
“是的,與此同時,邱思民開始扮演一個心理變態的角色,專門剪各處的鐵欄桿,這樣也就為他之後剪斷東江廣場的欄桿做了鋪墊。”
“有一點我不明白,”東方說,“東江廣場的鐵欄桿不是案發半個月前剪斷的嗎?這期間為什麽沒有人來維修?”
“廣場的維修是由開發商負責,”楊君說,“你明白了吧?”
“明白了。”東方一口氣喝光杯中的茶水,搖頭嘆息道,“雖然你說的都有些道理,我還是沒法相信。有誰會為了殺一個女人費這麽大的心思?隨便弄出個事故不是簡單得多?”
“我也沒法相信,”楊君說,“不過這就是真相。杜莉萍在2003年6月提出要回聚水坳長住,就在她提出這個要求後兩天內,邱思民便找關張對她進行調查——由於之前已經有過一次調查,這次調查想必只是為了確認杜莉萍某些習慣依舊保持不變。調查完畢之後,邱思民便剪斷了東江廣場的鐵欄桿,半個月後,杜莉萍就死了——這一系列活動是串在一起的。起初,我也不相信東江廣場的設計師會和這事有關系,但是,他和邱思民有兩點一致:他們都在案發後失蹤了,兩人都有心理上的疾病——你還記得林彬嗎?他也是在撞了羅佳之後失蹤,同樣也有心理疾病。”
“他們的心理醫生是誰?”東方扳著手指問。
“哦?”楊君敏感地看著他,“你已經知道他們的心理醫生是同一個人了?”
“猜的。”東方說。
“沒錯,他們的心理醫生都是同一個人,我問過他們的家人,他們的心理醫生是南城的著名心理學家斯華。”
聽到這裏,東方長長地吐了一口氣。
“怎麽了?”楊君問。
“又是斯華。”東方說。
東方追查林彬的下落,線索到了斯華的心理治療中心,就嘎然而止了。咨詢中心的電腦資料裏沒有林彬的名字,之前的判斷似乎都是錯的。
將林鷗送回家後,在回家的路上,東方一遍又一遍地回想,究竟推理在什麽地方走上了岔道。然而,無論他怎麽回想,線索最終仍舊指向斯華的心理治療中心。
推理錯誤,或者咨詢中心的電腦裏的資料錯誤,兩者必居其一。東方沒找到自己推理上的漏洞,便決定從咨詢中心的資料下手。
斯華心理治療中心有自己的網站,在網上隨便一搜便搜到了。網站的介紹和一般的心理診所沒多大區別,斯華和另外幾名心理醫生的照片被貼了出來,關於斯華的介紹占了整整一個頁面。這些資料對東方來說都沒什麽用,至少在當時沒用。首要的任務是找到病人的資料。
病人的資料不可能公開放在網絡上,東方稍微花了點時間,用了點不能言說的手段,直接進入斯華心理治療中心的電腦,仔細搜尋了一番,病人的資料非常詳細,病因、看病的時間、進展等等,一覽無餘。他在這些資料中來回找了好幾遍,也沒發現林彬的名字。
如此看來,似乎真的是推理錯誤。
東方再次審視自己的推理過程,依舊不知道錯誤發生在什麽地方。
也許資料隱藏在別的什麽地方,自己沒找到?但這有個前提,那就是斯華心理治療中心主動隱藏了斯華的資料——而在當時看來,咨詢中心沒必要這麽做。
或者是某一次誤操作不小心刪除了林彬的資料?這種情況的可能性近乎為零,不過世界上有時候就是有這麽巧的事情,由不得人不信邪。幸好,電腦上的資料雖然可以銷毀,人腦中的資料卻無法銷毀。林彬如此頻繁地出入中心,必然有許多人看見過他,只要找到為他治療的心理醫生和當時值班的護士就行了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表面上看,誰也沒有控制杜莉萍的行為,之後的一切舉動都是她自己的選擇,然而,任何一個人,只要他曾經像楊君那樣連續觀察杜莉萍一家的行為,就能發現他們的生活規律和習慣,以及每個人的性格,這些貌似簡單的習慣和特征,恰恰構成了每一個人區別於他人的特質。這種特質一旦形成,便很難改變,任何人都是如此,杜莉萍也不例外。她的行為不會超出她的習慣,即便偶爾有違背慣常規律的時候,但左右她行為的,仍舊是她自身的性格。每個人的習慣左右著每個人的行為,我們以為,在許多時候是人們自己在選擇方向,而實際上,選擇方向的是躲藏在我們身體裏的性格,譬如:面對兩盤大眾都喜歡的食物,一盤有辣椒,一盤沒放辣椒,喜歡吃辣椒的人一定選擇第一盤,而不喜歡吃辣椒的人一定選擇第二盤。這種選擇的結果是顯而易見的。如果有人想要毒死那個喜歡吃辣椒的人,他只要在有辣椒的食物內下毒就行了,即便被害者有選擇的權力,在他自身固有性格的指引下,他必然會吃下有毒的食物。因此,從某種意義上來說,人就像是一組編好的程序,只要有足夠的耐心觀察和分析,一切人物的行為都是可預計的。
“你想說什麽?”東方聽到這裏,已經覺得全身毛發悚然。楊君的這個關於程序的理論,從根本上絕對了一件事:人生來就沒有自由,生來就受自己的性格控制,朝著既定的方向發展。那麽,受自己的性格控制,這究竟算不算受自己控制呢?這種思考讓東方頭腦一片混亂。
楊君在想到前述關於程序的問題時,頭腦裏也產生了同樣的混亂。但他很快拋開了這種思考,回到現實中來。經過那一番分析,他得出的結論是:從邱思民將衣服送給蔣小晴的那一刻開始,她的死亡結局就已經不可避免了。
因為蔣小晴得到一件如此昂貴的衣服之後,依照她的性格,必然會向平時的死對頭喬茵茵炫耀;而依照喬茵茵的性格,也必然會要求母親給自己買一套同樣的衣服;依照杜莉萍的個性和習慣,茵茵提出了這樣的要求,對手又是自己一貫討厭的女人的女兒,這件衣服也就必然會買——事情進行到此,各人的個性嚴格遵照“程序”進行,不需要任何外力的介入,就能依照某人事先的設計進行。至此之後,也就是蔣小晴向喬茵茵挑釁的第二天,同樣也是杜莉萍死的那一天,“程序”繼續運行著。
“程序”運行的第一步,也是杜莉萍死亡關鍵的一步,是她每日都要服用的那種對抗低血糖的藥物。必須保證在事情發生的那天早晨,杜莉萍沒有服用這種藥物,否則,即便之後的一切都依照“程序”執行,缺少了低血糖這個要素,杜莉萍也許就能穩穩當當地走下樓梯,什麽事也不會發生。
誰能讓杜莉萍在那個早晨不服用這種藥物呢?
服用藥物已經成為杜莉萍的習慣,如果說在此之前,支持“程序”運行的,是每個人固有的性格和習慣的話,在藥物這一環節,要讓“程序”依照既定的思路走下去,要做的卻恰恰相反,不是要維持習慣,而是要打破服藥的習慣。這種習慣要在什麽樣的情況下才會打破?在喬江說完事情的起因之後,楊君就想到了這個問題,隨後也很快得到了答案——杜莉萍那天早晨沒有服用藥物,是因為放藥的瓶子空了。照杜莉萍自己的說法,前一天晚上最後一次吃藥時,藥瓶裏還剩下半瓶藥,第二天早晨卻莫名其妙地空了。
誰能將藥瓶倒空?
必然是在杜莉萍前天晚上服藥之後,到第二天早晨吃藥之前,這段時間裏和她有接觸的人才能做到這一點。這一點楊君也作過調查,在這段時間裏,和杜莉萍有過接觸、並且有機會將藥物倒空的,除了喬江父女之外,就只剩下邱思民。那段時間他一直命令杜莉萍加班,並且自己全程陪伴,完全有足夠的機會做到這件事。
從已經知道的情況可以看出,在“程序”運行過程中,邱思民是一個出現得最多的幹擾因素,許多時候,如果不是他的作用,事情完全會朝著另一個方向發展。因為有了他的努力,杜莉萍周圍發生的一切,都引導著她朝既定目標前進。
杜莉萍在那天早晨,發現藥瓶空了之後,沒有服藥就直接出門了。僅僅這一點,並不能保證她必然會出現低血糖的癥狀,她完全可以在公司附近買藥之後再服用。
另一點促進低血糖癥狀發生的事情發生了:杜莉萍平時經常在家門口車站周圍的小販手裏買早點吃,這樣,到達公司時,就不用再次下樓。但是,在那一天早晨,所有的小販好像約好了似的,全部休業一天。
於是杜莉萍沒能吃成早餐,至少是在去公司之前沒能吃成早餐。
如果她在這裏吃過早餐再去上班,即使沒有吃午餐,即使沒有吃藥,也未必就一定會發生低血糖的癥狀——她是中午趕去東江廣場的,那時候離午餐時間並不遠,人體的調節能力也許能讓她扛過那個時候。
杜莉萍是否能在家門口吃上早餐,當然不會是因為小販們“偶然”的行為——嚴格的“程序”是不能依靠偶然的。楊君相信,小販們的集體休業,必然也是某人在背後的努力結果。經過調查,不出所料,被後那人正是邱思民。他只需要付出對他來說微不足道的一點錢,就足以讓那些小販們歡天喜地地休息一天了。那筆錢究竟有多少,誰也不肯說出來,但從賣燒餅的小販可以回家養老這點來看,雖然錢不會太多,但也絕對不會太少。這又是一個利用人的性格的典型,或者說是利用人的貧窮。這些小販怎麽也不會想到,自己一天的休息竟然會和另一個人的生死掛鉤,既然有人願意出錢,休息休息又何樂而不為?
所以杜莉萍不是偶然、而是必然地沒有在車站吃到早餐。
之後一系列的事情都已經註定了,杜莉萍進入公司之後,立即便被邱思民叫進自己的辦公室,要求核對幾筆賬務,早餐和藥都沒有時間去買。這一核對很快就到了中午,正常人都會覺得肚子餓,更不要說杜莉萍這麽一個低血糖患者了。但邱思民仍舊拖延著時間,直到公司午飯時間過去了,才放杜莉萍出來。此時,杜莉萍的毛病大概已有了些表現,據公司裏的人回憶,她當時臉色非常難看,渾身直冒虛汗。如果是一般人,也許會向老總提出自己身體不舒服,需要進餐。然而,杜莉萍家裏條件不好,思民公司提供的薪水待遇,在其他地方是不可想象的。杜莉萍很珍惜這份工作,也很需要這份工作,加上她本人性格的原因和邱思民一貫的蠻橫表現,對於身體的不適,她采取了常用的隱忍方式。
杜莉萍的隱忍和隱忍的結果,早在邱思民算計之中,從他找關張調查杜莉萍的那一刻開始,杜莉萍的死亡程序就開始運轉了。通過錄像,邱思民掌握了她和她家人的習慣和性格,並且利用這些習慣和性格,略微施加點外力,就能讓一切照他預訂的進行。杜莉萍就像一個被人偷窺了頭腦中程序的機器人,依照錯誤的指示一步步走向死亡。東江廣場是杜莉萍死亡的終點,但卻是犯罪的起點,至少是直接導致杜莉萍死亡的一系列精心布局的起點。這一系列的精心設計,都有一個前提:東江廣場那條樓梯的欄桿必須是損壞的,否則杜莉萍也未必一定會死。
聽到這裏,東方長長地吐了一口氣:“照你這麽說,為了殺杜莉萍,邱思民從半個月前就開始布局了?”
“不,”楊君搖了搖頭,“應該是從一年前開始,這個局就已經設置好了。”
“嗯?”東方已經聽出味來了,但他還是想讓楊君自己證實他所猜到的一切。
“根據我的調查,一年多以前,邱思民曾經找到另一位私家偵探,通過同樣的方式監控杜莉萍一家人的生活,時間長達兩個月。在這之後,他便與陳總合作開了思民文化公司,並且將杜莉萍招進了自己的公司。不久,東江廣場的改建計劃出臺,”楊君意味深長地停頓了一下,“我完全是出於好奇才去調查了東江廣場的改建計劃。”
“你認為他們的計劃會有那麽龐大?”東方的聲音幾乎有點顫抖了。
“我只是盡量把它朝大了去想,”楊君說,“只是空想想,又不會害著誰。你猜我查到什麽?”
“什麽?”
“東江廣場改建計劃的總設計師,在杜莉萍死後,和邱思民同一天失蹤了。”
“他們有關聯?”
“你說呢?”
“難道連東江廣場的樓梯,也是這次殺人計劃的一部分?”
“沒錯,”楊君點了點頭,“每個人看到東江廣場那道危險的樓梯,都會覺得奇怪——為什麽這裏會出現這樣一條樓梯?另外一點,東江廣場通外其他地方的車站只有一個,這麽大的廣場卻只有一個車站,這又是另一個不合理的設計——我詳細調查過,當時的設計方案中,幾乎所有的人都對這兩點提出了疑問,並且表示反對。但因為設計師是行業內的權威,而且也是主要投資商,這個荒謬的案子在眾人的反對下還是實施了。”
“太可怕了。”東方喃喃道,“這麽說,邱思民在第一次全面調查完杜莉萍之後,便將杜莉萍招進公司,目的是可以通過自己的權力來控制杜莉萍的行動;這之後,東江廣場的設計師,根據邱思民擬定好的殺人方案,將東江廣行建設成為一個最佳的殺人場所……”
“是的,與此同時,邱思民開始扮演一個心理變態的角色,專門剪各處的鐵欄桿,這樣也就為他之後剪斷東江廣場的欄桿做了鋪墊。”
“有一點我不明白,”東方說,“東江廣場的鐵欄桿不是案發半個月前剪斷的嗎?這期間為什麽沒有人來維修?”
“廣場的維修是由開發商負責,”楊君說,“你明白了吧?”
“明白了。”東方一口氣喝光杯中的茶水,搖頭嘆息道,“雖然你說的都有些道理,我還是沒法相信。有誰會為了殺一個女人費這麽大的心思?隨便弄出個事故不是簡單得多?”
“我也沒法相信,”楊君說,“不過這就是真相。杜莉萍在2003年6月提出要回聚水坳長住,就在她提出這個要求後兩天內,邱思民便找關張對她進行調查——由於之前已經有過一次調查,這次調查想必只是為了確認杜莉萍某些習慣依舊保持不變。調查完畢之後,邱思民便剪斷了東江廣場的鐵欄桿,半個月後,杜莉萍就死了——這一系列活動是串在一起的。起初,我也不相信東江廣場的設計師會和這事有關系,但是,他和邱思民有兩點一致:他們都在案發後失蹤了,兩人都有心理上的疾病——你還記得林彬嗎?他也是在撞了羅佳之後失蹤,同樣也有心理疾病。”
“他們的心理醫生是誰?”東方扳著手指問。
“哦?”楊君敏感地看著他,“你已經知道他們的心理醫生是同一個人了?”
“猜的。”東方說。
“沒錯,他們的心理醫生都是同一個人,我問過他們的家人,他們的心理醫生是南城的著名心理學家斯華。”
聽到這裏,東方長長地吐了一口氣。
“怎麽了?”楊君問。
“又是斯華。”東方說。
東方追查林彬的下落,線索到了斯華的心理治療中心,就嘎然而止了。咨詢中心的電腦資料裏沒有林彬的名字,之前的判斷似乎都是錯的。
將林鷗送回家後,在回家的路上,東方一遍又一遍地回想,究竟推理在什麽地方走上了岔道。然而,無論他怎麽回想,線索最終仍舊指向斯華的心理治療中心。
推理錯誤,或者咨詢中心的電腦裏的資料錯誤,兩者必居其一。東方沒找到自己推理上的漏洞,便決定從咨詢中心的資料下手。
斯華心理治療中心有自己的網站,在網上隨便一搜便搜到了。網站的介紹和一般的心理診所沒多大區別,斯華和另外幾名心理醫生的照片被貼了出來,關於斯華的介紹占了整整一個頁面。這些資料對東方來說都沒什麽用,至少在當時沒用。首要的任務是找到病人的資料。
病人的資料不可能公開放在網絡上,東方稍微花了點時間,用了點不能言說的手段,直接進入斯華心理治療中心的電腦,仔細搜尋了一番,病人的資料非常詳細,病因、看病的時間、進展等等,一覽無餘。他在這些資料中來回找了好幾遍,也沒發現林彬的名字。
如此看來,似乎真的是推理錯誤。
東方再次審視自己的推理過程,依舊不知道錯誤發生在什麽地方。
也許資料隱藏在別的什麽地方,自己沒找到?但這有個前提,那就是斯華心理治療中心主動隱藏了斯華的資料——而在當時看來,咨詢中心沒必要這麽做。
或者是某一次誤操作不小心刪除了林彬的資料?這種情況的可能性近乎為零,不過世界上有時候就是有這麽巧的事情,由不得人不信邪。幸好,電腦上的資料雖然可以銷毀,人腦中的資料卻無法銷毀。林彬如此頻繁地出入中心,必然有許多人看見過他,只要找到為他治療的心理醫生和當時值班的護士就行了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